我爱技术网_SEO三人行

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数字化在很大程度上反而加重了小微供应链企业固守传统观念

网络整理:03-07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原标题:数字化在很大程度上反而加重了小微供应链企业固守传统观念)

从政策角度,小微供应链公司在很多情况下,很难享受到专项的服务,只能是一些普适性的服务和支持较为普遍的服务,例如在疫情期间的社保减免政策等。当然,小微企业的风险高、成本高、利润低等因素导致的经营不确定性,说的直白一点,经不住市场任何风险的由此而来的随时倒闭的可能性,这不能不说是以小微供应链企业为代表的众多小微企业的生存常态。也正是因为这种常态,导致小微供应链企业觉得固守传统是一件风险比较低的事情——这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任何想通过小微供应链企业进行转型试点,或者试图通过提升小微企业某一方面能力的项目,一定要非常慎重,因为这将可能加重其从业者对于其传统认知的固化。

数字化是一种非常好的工具,但是数字化在小微企业中的应用过程,在实际的业务场景下,将极有可能固化人们对于传统操作的观念,即认为传统的操作方式是对的。

当前,很多小微供应链公司仅仅将数字化的功能看作是一种记录性的工具,且拥有这样的观念——那就是能够替换人的劳动,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很多小微供应链公司,甚至是一些中型的供应链公司,对于数字化的作用认知即是如此。

例如简简单单的从下订单这个环节而言,传统的操作方式是,供应链企业接受客户的订单,然后对于该指令在内部不同的部门进行精准传达,充分保证后续履约有效。目前的情况下,很多小微供应链公司设置了订单员的全职岗位,因为这些订单都是客户的指令传输,因此对于很多小微供应链公司的企业主而言,就认为本公司的订单员岗位是无用的,其理论上可以直接从客户方获取。

基于这样的理解,在数字化产品设计的时候,下单的功能是开放给客户的,客户可以通过这个数字化产品进行下单后,小微供应链公司其他涉及到该指令承接的部门就分头行动,充分保证履约。

然而实际上,设置订单员这样的岗位是有其合理性的,因为这个订单的指令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进行逻辑处理的,因为涉及到后续承接该订单指令的其他岗位人员,需要有一个标准化的操作“规矩”,而这个规矩,是要和订单员进行对接的,订单员收集这些规矩后,才有可能和客户发生直接的业务联系,以便双方订立某种规矩。

这种所谓的“规矩”,其实就需要订单员这个专职岗位。

小微供应链企业主之所以认为订单员这个岗位的设立是无效的,本质上在于其业务体量较小,经过和客户一定周期的磨合后,双方的指令对接比较清晰,订单下单也比较符合所谓的“规矩”。但是当业务体量大的时候,或者该小微供应链公司所谓的客户非常多的时候,那么订单处理的规矩就难以制定,因为本身不同客户的下单标准是多样的,且突发事件、不确定要求非常之多。在这种情况下,该岗位的设定就是非常必要的——在实际的对接过程中,对于多客户的下单指令没有进行一个标准化的流程约定前,数字化其实也解决不了多客户下单指令的标准化问题。

因此这就需要人灵活地进行操作,以处理多客户带来的诸多下单方面的不确定性问题。

当然了,甚至数字化系统大部分解决了下单的标准化问题,也需要订单员及时修正另外小比例的不确定性的下单问题,这个岗位是必须的。

正是因为有了以上的一些实际情况存在,小微供应链公司就会形成这样一种错觉,那就是无论数字化是否对于公司的业务进行赋能,订单员岗位是一定要存在的,这种错觉就会越来越固化。则,其会考虑数字化的意义是什么。因为数字化本身在其观念中就是为了降低成本的,减不了这个人,那么这个成本就降不下来,那么数字化的意义就不大。

以上只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但是这样的例子在众多小微供应链企业中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化的建设,他们的理解角度是非常单一的,当数字化在实际的运用中没有满足这种角度,则就会加深其原有的思维方式,使其更加固化传统思维。

对于数字化的理解,小微供应链企业还会走向另外一种极端,就是数字化能够解决其一切管理问题及业务问题。

在很多小微供应链企业,甚至在一些中型的供应链公司,大家对于数字化的理解其实是非常片面的,就像当初喧嚣一时的大数据一样,总认为数据能解决一切问题。但是往往忘记了解决一些问题的这些数据先不论有没有,即使从正确性而言,是否就是我们解决某类问题时需要的那些数据。

当线下运营混乱、账务不清晰、业务运行无章法、人员配备、人员素质等等因素,其实制约着数字化的拓展,数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期望仅仅通过上一套所谓的系统,就能解决公司整体存在的问题,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

可以说,当这些小微供应链公司将大量的研发费用投入到数字化方面的时候,可想而知效果是非常糟糕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其线下的运营观念将会更加固守——过度的数字崇拜后产生的糟糕后果,会让小微供应链企业主对于变革持有更加严重的戒备心理。

数字技术的革新现在已经很明显地改变、重塑着一些行业,数字化本身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即先有社会变革,才会有数字推进,然后才有数字化反馈进而促进行业变革。

可将这个过程称之为数字意识,也就是说,到了数字化反馈这个阶段,技术才会有意识去促进社会进步,可以用下面这个图表示:

这个图上半部分,指的是技术变革的情况下,没有产生技术意识的时候传统企业进行的技术革新,只能称之为技术改造。营造的市场环境,基本上还是为了适应实际环境;而这个图的下半部分,指的是技术变革产生了技术意识,促使市场产生了场景,这个场景是被构建起来的,而非被动地面对实际环境。

那么,技术意识是如何产生起来的?其实,说得再多,也是人的意识促升出来的。

所以现代社会里面,所有的工具,哪怕是最直接的技术,都是需要人的意识进行推动的,那么涉及到产品的供应链整合、企业管理、流水线优化、工具的使用频率,其实都可以用这种思维去设想,进而把人的意识加在上面。

目前众多小微供应链企业对于数字化的理解,都是停留在数字技术改造的阶段,对于数字技术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数字化和传统操作的二维理念中,认知非此即彼;且因数字化本身推进就有难度,就极有可能被推倒,因此退缩到固守的传统理念中,也是大概率的问题了。

当前,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的一些数字化的政策,可以预见,将有一大批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获益。各级政府出台的政策,基本上为数字化的推进乃至于政策如何扶持指明了方向。

但是小微企业如何解读这些政策,如何根据政策的指导方向和市场的趋势走向,基于自身的业务场景来决定自身的数字化建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企业的经营者进行极其深入的思考。

《物种起源》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低级物种和高级物种之间,出现了很多中间的过度物种,但是为什么链接两种物种形态之间的许多中间物种,在自然界基本上找不到了?

因为,在一种物种还没有具备大规模的具有适应自然界的优势的前提下,中间物种的生存周期不仅短暂,而且数量稀少,乃至被消灭的几率基本上是非常之高的。

而在优势物种大规模地占据世界各个角落的时候,则伴随的是大规模的中间物种疯狂灭绝的进程。

所以,进行数字化推进的小微供应链企业(可以称之为小微供应链企业的数字化实验),究竟是处于中间物种的绝灭状态,还是将最终成长为优势物种?

如果将小微供应链企业的这种数字化实验看作是一种中间过度阶段,小微供应链企业则就是一种中间过度物种,那么,处于这种状态的小微供应链企业,要么等着绝灭,要么是成功蔓延,成长为优势物种。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将价值观看作是以小微供应链企业为代表的众多企业推进例如数字化这样的战略的首要因素,其实,对于未来的认知,能够在深度的思考后形成,这种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当前对于数字化政策的解读,小微供应链企业一定要充分思考所可能涉及到的技术手段、管理手段、自身定位、自身禀赋等等要素,并且一定要对照政策、反观市场,深度探索多种因素的调和,只有这样,或许才是避免自身在推进数字化的过程中,不幸成为中间物种而被市场淘汰。

这或许才是如何看待小微供应链数字化的最佳姿势,抑或是看待数字化政策内核的最佳姿势吧。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陈虎东 发表,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Tags:[db:TAG标签](459232)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_SEO三人行——数字化在很大程度上反而加重了小微供应链企业固守传统观念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