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技术网_SEO三人行

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重要信号!大热赛道这一项目密集开工,产能过剩真的要来了?权威机构警告:或进入恶性循环!

网络整理:03-14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原标题:重要信号!大热赛道这一项目密集开工,产能过剩真的要来了?权威机构警告:或进入恶性循环!)

过去很长时间里,光伏行业一直是专业化厂商与一体化厂商并存的格局,前者专注于行业的一个或者两个环节,把产品做到极致,后者进行全产业链布局,产品从硅片、电池延伸至组件,最大程度实现了利润的内部留存。然而,这一格局似乎正被打破,一体化正成为主流。

近期,多个光伏一体化项目相继开工,硅料五强之一的东方希望斥资在宁夏投建循环经济全产业链项目,形成从上游多晶硅至下游组件的全覆盖。此外,隆基、晶科、晶澳等老牌的一体化龙头也披露了扩产计划,扩大一体化产能优势。

此番光伏一体化项目密集落地背后,也加剧了市场对产能过剩危机的担忧,上周,行业权威机构警告称,硅料或再度进入供需错配的恶性循环。与此同时,一体化项目也悄然改变着国内的光伏产业版图,山西、甘肃等新晋区域正成为光伏投资的新热土。

一体化光伏项目密集开工

进入2022年,光伏大项目投资依然热度不减,并且呈现出一体化产能布局加速的特征。

3月18日,东方希望宁夏晶体新能源材料项目启动,其中一期项目规划建设年产12.5万吨多晶硅、14.5万吨工业硅以及10GW单晶、10GW切片、10GW电池、25GW组件等。最终将建成年产40万吨高纯晶硅、49万吨工业硅以及单晶、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的上下游一体化全产业链项目。

时隔两日,宝丰集团旗下甘肃酒泉瓜州宝丰多晶硅上下游协同项目开工,根据宝丰集团与甘肃酒泉政府签订的协议,该项目包括年产35万吨工业硅、30万吨多晶硅、50GW拉晶切片、30GW光伏组件,以及15GW光伏和风力电站。

东方希望是一线硅料企业,而宝丰集团则是首次涉足光伏制造环节。从近期光伏企业布局调整来看,上游多晶硅是实现一体化布局的核心一环,毕竟2020年下半年以来,硅料供应偏紧、价格飙涨的情况仍令下游厂商心有余悸。

这里也有两个典型企业,一是中来股份,公司计划在山西太原古交市牵头投建年产20万吨工业硅及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项目建设总周期约5年,分两期建设,总投资约140亿元,其中一期项目投资额约43亿元。中来股份当前业务涉及光伏电池、组件、背板等。

另外一家是上机数控,公司拟在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投资建设进行年产15万吨高纯工业硅及10万吨高纯晶硅生产项目,以拓展新的硅料供应渠道;此前,上机数控已参股保利协鑫30万吨颗粒硅项目,上机数控是硅片市场新玩家之一,公司现有单晶硅产能达到30GW。

除此之外,隆基、晶科、晶澳等老牌厂商也纷纷砸下重金扩充一体化产能。其中,隆基195亿元扩建20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30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及5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晶科能源208亿元扩建30GW单晶拉棒项目及24GW组件项目等;晶澳计划投入100亿元扩建不低于10GW电池、5GW组件等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通威股份向来标榜专业化定位,业务聚焦硅料、电池两大板块。近日,行业媒体PV-Tech发文预测了通威股份在2025年成为全球首家垂直整合型头部组件供应商的可能性。背景之一在于,根据该机构预测,通威今年将跻身硅片产能前十,组件产能前十五。

记者注意到,不久前,通威股份完成了120亿元的可转债募资,募投项目之一是15GW单晶拉棒切方项目,市场对于通威是否会大规模涉足硅片等其他环节浮想联翩。在招商固收团队的一份研报中,明确将通威股份形容为“逐步走向一体化的硅料龙头”。

权威机构警告过剩危机

从当前形势看,头部组件厂商多数已构建起了一体化的产能格局,一线硅料厂商也在向下游环节扩张,一体化风头正盛。就一体化、专业化孰优孰劣而言,一体化可以最大程度的把利润留存在企业内部,正如去年硅料价格飙涨时,可以说全行业都在为硅料厂“打工”;再比如,硅片毛利率一度高达30%,拿走了产业链的大部分利润,下游专业化厂商一度举步维艰。

一位受访的专业化厂商人士向记者表示,虽然有的厂商认为打通产业链能够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但现在还难以分辨专业化、一体化布局哪一种更具优势。“专业化布局更有利于企业的创造力、产品持续改进的能力;一体化厂商的产品都是内部使用消化,对于创新和更低成本的追求要弱一些,毕竟专业化厂商的产品是要卖出去的。”

记者致电通威股份,公司人士回应称,从长远来看,公司更看好专业化布局。“当然,作为行业参与者,我们不可能摒弃任何一个环节的技术而去单独考虑其他环节的发展,比如,电池技术要和下游封装技术结合,以及电池能否在终端封装后达到预期都是需要研发跟进的。”

在采访中,业内人士向记者反馈说,专业化厂商虽然也存在,但话语权正在减弱并受到一定限制,在激烈竞争下利润保障面临一定挑战。不过,光伏企业实施一体化布局,摆在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一旦涉足下游领域就可能与曾经的客户产生直接竞争关系。

这样的情况已屡见不鲜,隆基股份过去聚焦于硅片环节,2020年前后,公司迅速做大了组件业务,并登上全球组件出货量榜首的位置,不过,这也令其与曾经的电池、组件客户产生竞争,因此,市场一度呼唤独立的第三方硅片供应商。再比如,京运通扩展硅片业务后,单晶炉业务开始收缩外销规模,转为自用为主,也是因为与过去的客户存在潜在的直接竞争。

光伏企业一体化布局加速了各环节的产能扩张,特别是在硅料端。上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罕见发出警告称,一旦硅料过于求,极易出现较长时间成本价格倒挂的极端情况,进而再次进入行业资金投入不足、供需严重错配的恶性循环,加剧市场无序竞争。

根据硅业分会的测算,当前新建、拟建硅料产能总增量为350万吨/年左右,2025年终端需求乐观预计400GW,硅料需求量约150万吨,相比2021年需求增量约90万吨,扩建产能增量明显大于需求增量。

对于潜在的硅料产能过剩情况,一家头部硅料厂商人士的回应显得十分淡定。“除了硅料以外,其他环节的规划产能同样面临过剩风险;另外,规划产能在落地过程中还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特别是对于新进入者而言,硅料项目从开工到产能爬坡、完全释放至少要2年时间,期间还会面临行业是否有充足人才、核心设备供应等问题,据我所知,因核心设备得不到满足而推迟投产的情况已有先例。”

地方新势力渐次崛起

光伏一体化格局深化的背景下,国内光伏产业的区域版图也在发生重大变化。过去,由于云南、四川水电资源丰富,电力成本低,而硅料、拉棒等制造环节又是耗电大户,所以不少光伏项目都布局在这里;另外,江苏、安徽等地也聚集了一大批光伏电池、组件企业。

从已披露的光伏项目来看,山西、甘肃等并非传统光伏产业强省的地区正在崛起,同时,新规划建设的硅料项目有不少选址内蒙、新疆等地,中国的的光伏产业版图悄然生变。

山西的情况比较有代表性,去年10月,宇晶股份曾表示,将与其他合作方共同出资在太原市设立控股子公司,拟作为公司将来在太原市开展大尺寸硅棒、单晶硅片研发、生产与智能制造项目的运营主体。不过,本月初,宇晶股份再度公告称,由于投资项目属于高耗能项目,拟投项目所在地能耗指标比较紧张,投资项目并无实质性进展,公司拟终止本次对外投资。

事实上,宇晶股份终止在太原的投资几天后,中来股份披露了上述在太原投建工业硅和多晶硅项目的计划。而在此前,中来股份年产16GW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项目已落地山西。

山西的身影之所以如此活跃源于2020年12月的一份文件,彼时,山西省工信厅发布了《山西省光伏制造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以晋中、吕梁、长治为重点,整合提升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光伏制造产业链,打造光伏制造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根据去年底的信息,山西综改示范区计划打造千亿级光伏产业链集群。

记者注意到,国内光伏产业版图变阵背后,多个省份出台了鼓励、支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政策。甘肃在《关于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链的意见》中提出,依托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引导光伏制造企业向园区集中;《宁夏光伏产业规划(2021年-2030年)》显示,到2030年,全区多晶硅、单晶硅、电池、组件等环节产能达到40万吨、200GW、50GW、50GW。

针对这一情况,业内人士也向记者传递了另一种观点。“国家已经把光伏装机指标的审批权下放到地方政府,各地根据当地电力消纳情况进行竞争性资源配置,头部企业为获得指标竞争非常激烈,要想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就需要和地方政府进行资源转换,企业去投资从而换取地方的光伏装机指标。”

事实上,这一观点在近期的多个一体化项目投资中也得到了印证,宝丰集团与甘肃酒泉的合作中就配套了15GW的光伏和风力电站;上机数控投资的硅料项目中也明确,固阳县政府给予公司配备总量3.8GW光伏电站指标和1.7GW风电电站指标。

Tags:[db:TAG标签](462485)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_SEO三人行——重要信号!大热赛道这一项目密集开工,产能过剩真的要来了?权威机构警告:或进入恶性循环!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